当前位置: 舞研 > 考研 > 考研备考

一方见地︱舞评写作最容易犯的10大问题(上),你中招了吗?

作者:舞蹈艺考 2021-05-31 11:33 653

摘要

一方见地︱舞评写作最容易犯的10大问题(上),你中招了吗?了解更多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舞蹈考研】或电话咨询400-6789-850。

一方见地︱舞评写作最容易犯的10大问题(上),你中招了吗?

前 言

作为第一讲,今天孟老师主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在舞评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十大问题,以及如何在写作中有效修正和规避这些问题。在开讲之前,老师先帮助大家廓清一下“舞评”的概念。

厘清概念

舞评,顾名思义为舞蹈评论。

舞蹈评论与舞蹈鉴赏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涉及对写作者的主体性考察。

这里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两层:

考察写作者的学养积累,即对写作者进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考察。

考察写作者的主体视角,即通过写作者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来完成“滤镜”式写作,继而发挥主体价值,达到舞蹈评论写作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元化景观。

清楚概念之后

马上迎来新问题

为什么要写舞评

舞蹈评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要进行舞蹈评论写作?

首先,舞评写作有和舞蹈鉴赏一样的基本诉求,即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文本式解读,使得广大读者能够借由舞评文章了解舞蹈作品的基本形式、特征以及内容的表达,起到普及、推广舞蹈文化的作用

其次,通过优秀的舞评写作能引导、提升大众的审美取向,并对舞蹈作品的演出质量、票房市场起到进一步地监督、筛选和推动作用

最后,优秀的舞评写作能反作用于舞蹈作品,为创作者提供对作品进行修正的多元视角,使其趋近于完美,进而丰富我国的舞蹈作品库建设。

而作为考试科目,舞蹈评论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考察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考察到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它们包括:

一方见地︱舞评写作最容易犯的10大问题(上),你中招了吗?

但是,由于目前舞蹈界针对“舞评写作”的研究成果仍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各个院校所开设的“舞蹈评论”课程基本是以作品鉴赏为主,停留在对作品的文本式阐释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风格、表演(者)、创作(者)、获奖信息的简单介绍。

而涉及对作品本体的分析以及对现象的归纳、总结、提炼能力以及外延能力的培养均显得十分不足。

更无从谈起具体舞评写作中对基本概念的认知廓清和写作体例的格式要求等等。

可以说,相对于舞蹈“史”类的成熟教材而言,舞评写作首先考察对象广,其次基本上无书可“啃”,更“无法可依”、“无方可取”。

在这种情况下,就对舞评写作提出了挑战,更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要求。

十大问题

一方见地︱舞评写作最容易犯的10大问题(上),你中招了吗?

此文的写作伴随孟老师在舞研艺考的舞评课程。在最初一个月的实际授课中,孟老师发现作为舞评写作的初学者,在写作中常会犯下一些基本的错误,因此在这里把它们总结和归纳出来,以飨读者。

它们分别是:

一方见地︱舞评写作最容易犯的10大问题(上),你中招了吗?

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注:本期由于篇幅问题

仅讨论10大问题中的前3点

01 标题无感

如何起标题对于舞评写作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很多学生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乃至建立起清晰的概念,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认知。

标题就像一个人的“面孔”

标识着一个人最基本的外貌特征,包括性别特征、人种特征、地域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的文化属性以及信仰方式。

好的标题也是如此。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诉求)要做到重点明晰,看了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究竟意指何处;其次,标题所指的内容标识着写作者的个人素质是否具有专业度以及具备多高的专业度?第三,标题是否具有独特的视角,能令人瞩目以至有细读内容的心理预期。

在学生的习作中,对于标题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另一个是方法不得当,未能彰显出考生的学术素养

前一种情况比较好说明,主要表现为没有标题,或者简单的以《XX》赏析作为标题,看不出此篇文章的写作重点,没有建立起明晰的“形象特征”或者是“标签”。

第二种情况较为复杂,孟老师将此类情况简单地归纳为三点:

一是口语化

如标题

《〈荷花舞〉的舞蹈构图》

《分析〈荷花舞〉构图》

《荷花舞舞蹈构图》

《比较四个版本〈春江花月夜〉》等

可以修改为

《〈荷花舞〉舞蹈构图分析》

《〈春江花月夜〉之“四重奏”》

如此既彰显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又符合标题所应具备的学术体例。

二是标题不明

《“与君永相望,归期愿有期”——观舞蹈〈新婚别〉》

《“风吹莲动,香远益清”——〈荷花舞〉“圆”的动态构图分析》

对比这两个标题,后者显然比前者显得清晰,但更好的方式是将后者的副标题直接提升为主标题,即修改为

《〈荷花舞〉之“圆”动态构图分析》

既简练、明晰,又具有学术写作的价值。

三是格式有误

初出写作者对舞评的标题写作格式不太了解,实际上背后体现出的是高校舞蹈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训练方面的匮乏。

《论〈新婚别〉—“三别”》

《〈新婚别〉—别离在不同层次下的情感表达》

显然第一个标题的“三别”构不成副标题的体例,第二个标题里后半部分成句,但《新婚别》又构不成主标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将破折号改为“之”。

《论〈新婚别〉之“三别”》

《〈新婚别〉之别离的不同层次表达》

02 概念不清

第一次作业结合了课堂上讲授的《荷花舞》和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的论述考试真题“选择一个作品分析舞蹈构图”,让学生分析《荷花舞》的舞蹈构图。

在交上来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对舞蹈构图首先没有建立起概念,因此更无从谈起在这一指标之上对作品进行构图分析。

因此,在作业评价之前,孟老师首先对一些基本的作品概念进行了廓清。

● 什么是舞蹈构图?

● 什么是舞蹈结构?

● 什么是舞蹈体裁?

● 舞蹈语言和舞蹈语汇的区别是什么?

● 什么是舞蹈的动律?

在此一并进行分享:

(一)舞蹈构图

舞蹈运动路线、方位和画面的总和。方位和运动路线是舞者空间位置变化的方向和轨迹,是舞蹈构图形成的基础。构图画面是舞蹈地位调度的相对静止,是运动路线所建立的空间布局。舞蹈构图是对空间的把握与运用,是创造舞蹈意象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手段,它服从并服务于舞蹈的整体意象营造。恰当而有创意的舞蹈构图,能促进舞蹈意境的生成。

(二)舞蹈结构

舞蹈作品内部组织的基本构架,是舞蹈所要表现的情感、情节、人物、事件等具体内容的安排和布局。合理的结构能使作品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利于主题的呈现。

(三)舞蹈体裁

舞蹈表现形式类别的统称。基于作品的主题、容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适宜于内容表达的体裁式样,以区分作品的大小长短、抒情叙事等形态类别。

如:舞蹈小品、群舞、舞剧、舞蹈诗等,即为不同的舞蹈体裁。

(四)舞蹈语言

指依靠舞蹈化的身体动作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交流工具。构成要素有三:舞蹈语汇、编舞技法和表现手法。舞蹈语汇是舞蹈语言的基本因子,编舞技法和表现手法是舞蹈语言的形成手段。舞蹈作品的品质高低取决于舞蹈语言。

(五)舞蹈语汇

指舞蹈语言中动作的总称。单一动作与舞蹈语汇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材料和前提,决定着舞蹈风格的建立和舞蹈形象的塑造,直接反映编导对动作的掌控能力。舞蹈语汇的不断丰富和推陈出新,是舞蹈语言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标志。

(六)舞蹈动律

具有节奏特点和风格特点的规律性运动,是舞蹈体现自身典型特征的基本动作节律。

(七)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03 思路跑题

舞评写作的重心存在主观限定客观限定两种情况。

01 客观限定

所谓的客观限定,以2021年的考试真题为例,东北师范大学的论述题为“选择一个作品分析舞蹈构图”,安徽师范大学的论述题为“以一部舞蹈作品为例谈一谈如何营造舞蹈氛围”,此类论述题即规定了舞评写作的唯一指标,也就是舞评写作的重心分别是舞蹈构图、营造舞蹈氛围,在这种情况下的写作即为客观限定。

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涉及舞评类的考题一般以客观限定居多。

以学生作业《〈中国妈妈〉舞蹈构图分析》为例,其二级标题为:

一、以“指”交代背景;

二、以“对比”表现挣扎;

三、以“生活”流露真情;

四、以“送行”展现无私。

我们来仔细分辨一下

“指”为舞蹈动作;

“对比”为舞蹈编舞技法;

“生活”可以指作品中的生活动作,也可以指作品所选择的生活题材;

“送行”指舞蹈中的行为。

在这四个项目(“指”、“对比”、“生活”、“送行”)中,没有一个是与舞蹈构图相关联的,这就发生了舞评写作的严重偏离,也就是出现“思路跑题”的现象,这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

02 主观限定

另一类为主观限定。

何谓主观限定?

以2021年广州大学的考试真题为例,其舞蹈评论单独成为一个考试科目,题型分为两类:一个是舞蹈评论,一个是舞剧评论。

其中,舞蹈评论的规定作品为《奔腾》、《也许是要飞翔》、《踏歌》,三选一,分值50分;舞剧评论的规定作品为《花木兰》、《吉赛尔》、《妈勒访天边》,三选一,分值为100分。

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要求。

此类舞评考试即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可以选定一个主观视角,在此之下进行深挖,充分彰显平日的学习积累。

03 教学思路

在舞评教授过程中,孟老师常常会以客观限定作为教学方法,即限定唯一的写作指标作为学生的学习路径。

这样做不仅客观上考验着教师的深度教学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起对作品产生深度阅读的思维习惯,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提炼的思维能力。

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需要老师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分析作品的思维习性。

在长期客观限定的深度写作训练后,于教学后期可以逐步放开写作牵绊,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这又是教学的另外一门学问,以后进行专题探讨。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Related to recommend

推荐课程

Recommended course

艺考解答

Art exam answer

免费报名试听

Sign up for a free audition
姓名
班型
年级
电话

最新报名成员

  • 王**138****1234已报名
  • 王**138****1234已报名
  • 王**138****1234已报名
  • 王**138****1234已报名
  • 王**138****1234已报名
  • 王**138****1234已报名

猜你喜欢

Guess you like